孕婦B型肝炎篩檢
1. B型肝炎(下稱B肝) 病毒主要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,其途徑包括垂直感染及水平感染。垂直感染是經由帶原的母親在生產前後,將B肝病毒傳染給新生兒,臺灣早期尚未使用疫苗前,有40-50% 的帶原者都是經此途徑傳染造成。
2. 新生兒感染B肝約90% 會成為慢性帶原者,其後引致肝硬化與肝癌之發生率亦大幅升高。為阻斷母嬰垂直傳染,現行除全面對新生兒實施B肝疫苗接種,並針對媽媽為B 肝表面抗原(HBsAg)陽性的新生兒,於出生24 小時內儘速注射1 劑B肝免疫球蛋白(HBIG)及依時程完成3劑B肝疫苗,可阻斷90%的母嬰垂直傳染。惟約有10%的新生兒仍會被感染,新生兒應於滿1歲時檢測HBsAg及B肝表面抗體(anti-HBs),以評估是否具抗體、需追加疫苗或進行追蹤檢查等措施。
3. 針對HBsAg陽性的孕婦,應至消化系專科門診檢測追蹤,如血中B肝病毒量≧ 106IU/mL,建議可於懷孕滿27週後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(健保給付),可以再降低90%的新生兒感染B肝的機率。
4. 健保署有推動「B型肝炎帶原者及C型肝炎感染者醫療給付改善方案」,以使慢性肝炎患者獲得積極治療之機會。因此B 肝表面抗原(或e抗原) 陽性的準媽媽,產後請依專科醫師的建議,定期進行相關追蹤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