抱歉!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。

為了順利完成所有的流程,您必須在瀏覽器上啟用 JavaScript。
若要這麼做,請先點選您所使用的瀏覽器進行設定。

跳到主要內容

諮詢專線: 0800-870-870☎

:::

認識多元生產模式-營造正向的生產經驗



關鍵字: 懷孕 多元生產 生產方式 生產經驗 生產



認識多元生產模式v2.jpg


      雖然生產是件喜事,但有多少孕產婦是擁有正向的生產經驗?生產過程除了疼痛,驚恐,又能帶給生產婦女什麼樣的感受?WHO在2018年提出的生產照護建議準則,特別強調要讓產婦能有正向的生產經驗,本篇文章將介紹多元生產模式,期待未來能尊重及支持婦女對生產模式的選擇,進而營造正向的生產經驗。

  建議讀者在閱讀本文章之前,先參考國民健康署所提供的孕婦衛教手冊112年版第62-63頁內容,有多元生產模式及各種生產方式的說明,包括經陰道自然生產,器械輔助經陰道自然生產及剖腹生產三種不同生產方式的介紹,每種方式都有其優點和限制。但每位孕產婦健康狀況、醫療風險,家庭文化背景及個人需求/喜好/價值觀等因素都是獨特的,因此生產方式應在母嬰安全確保的先決條件下,透過適當產前教育課程,充分溝通解釋各種生產模式或措施的過程、優點、風險和適用情況,根據個別情況並尊重孕產家庭偏好而定,這就是多元生產模式的精神。

  不可否認,生產還是可能有風險,但排除一些高危險妊娠無法嘗試陰道自然生產的孕產婦,根據醫療文獻及專家經驗統計,大約有80%懷孕是屬於低風險的,也就是這些孕婦的生產過程多是屬於生理性生產( Physiologic Birth)或是正常生產。根據美國護士助產士協會( ACNM, 2012)的定義,由婦女和胎兒與生俱來能力所驅動的生產過程稱為生理性生產。而根據多個機構與學會的意見,生理性生產應包括下列幾個條件:足月懷孕產程的自發性起動和進展,透過婦女生理及心理本能條件讓產程進行,極小化藥物或醫療技術的介入,陰道自然生產,產後即刻母嬰肌膚接觸及儘早開始母乳哺餵。許多文獻顯示,生理性生產提供婦女與新生兒相當多的好處(包括身體與情緒),尤其是增加婦女對生產的滿意度,並能透過生產增能婦女(母職角色的發揮),促進親子依附關係的連結,建立正向的生產經驗。

  在現今產科醫療照護模式,有很多因素會干擾生理性生產,如:引產或催生、不友善的待產環境(過冷、過亮、過吵)、限制飲食、限制活動及姿勢、醫療機構政策(人力、效率、時間的壓力)、醫療介入(藥物止痛、常規會陰切開,器械輔助陰道生產、剖腹生產)、即刻斷臍及母嬰分離等等,有些是具醫療必要性而無可避免,但也有些是可以根據產前或待產時臨床狀況去做彈性選擇,而非常規性執行。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專家會議(no.766, 2017)建議醫療照護者應致力於改變或減少生產中的介入措施如:產程潛伏期過早入院、週數過早或非必要的催生、非必要持續性胎心音監測、常規會陰切開、缺法非藥物性疼痛支持措施、待產中禁食、固定平躺姿勢生產、無彈性的生產用力時機與方法等等,以上可以透過產前教育,跟照護機構及人員充分溝通,以共同決策模式,制定生產計畫書,在醫療安全的前提下,達到生理性生產的目的。

  要促成生理性生產,除了醫療機構及照護人員的協助配合,孕產婦本身也須考慮下列幾個因素:健康狀況與身體素質(低風險)、生產模式的主觀意識及自我選擇(個人生命價值觀)、對生產的認識程度和自信心(參與產前教育)、跟醫護人員充分溝通達成共同決策(生產計畫書)及選擇願意提供或支持生理性生產的醫療機構(友善生產機構)。

  不管是介入較多的醫療化生產,或是介入較少的生理性生產,都是多元生產模式的一部分,就像一句廣告詞:“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”,科技的進步,大幅改善人類醫療照護的品質與效率,但同樣的進步,卻讓醫療照護似乎少了點溫暖與耐心,期望未來我們不只仰賴科技,而是可以運用科技,提供人性化的服務,讓孕產婦都能有更彈性的選擇。建議所有孕產婦在產前,都可以跟您的產科醫療照護者充分溝通,參考其專業意見,配合自己的意願,選擇自己喜好的生產模式或環境,營造一個安全又正向的生產經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