寶寶篇 第15週:寶寶哇哇哭?常見5種哭聲分類
生長&發展狀況
寶寶出生第15週,就快要四個月囉!這時候寶寶脖子漸漸較有力氣,還有,此時他們手會自動張開,想要抓握物品,也會主動對照顧者露出親切的微笑。
哺乳疑難
媽咪返回職場近兩個月,事業家庭兩頭燒,媽咪們可能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,母奶量因此下降,這時候別氣餒,先尋求專業協助,例如調整飲食、擠奶頻率等,但若是奶量仍然不足,可以諮詢兒科醫師,選擇適合寶寶食用的哺餵方式。
預防接種
如果嬰幼兒因父母親之工作或居住地等因素,需要和父母親一同往返台灣與其他國家,可能面臨各國使用之疫苗種類及接種時程不同之問題。為確保嬰幼兒於國內外能有效接種常規疫苗,家長可預先了解目的國之預防接種建議,提早與醫師討論可於當地接種之疫苗種類及接種時程,回國後將備妥之幼兒接種紀錄一併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醫療院所,接續完成其他疫苗接種,以完整幼兒的免疫保護力喔!
小兒腹瀉&特殊護理
腹瀉對寶寶而言是嚴重的疾病,如果腹瀉帶走體內大量的水分及電解質,就會脫水、電解質不平衡,嚴重的話會危及寶寶生命。如果寶寶出現食慾不振、在1-2小時內就解了數次水樣便且換了數次尿布、頻繁嘔吐、換下來的尿布帶血、持續腹瀉超過24小時等症狀,請儘速就醫。
在腹瀉症狀一開始,就必須給予足夠的水分,來補充流失的水分,最好可選用小兒腹瀉專用的口服電解質水溶液;先給予清淡的食物,等到狀況穩定下來再給予營養的食物;除非有醫師的建議,否則小兒腹瀉時萬萬不可自行投予任何藥物。
(詳細内容請參閱兒童衛教手冊P.57)
這時候寶寶已經會辨識人臉,因此可以跟他玩認識自己的遊戲,只要準備一面鏡子就能進行,帶寶寶照鏡子時可以帶著他探索身上的各部位,像是眼睛、鼻子、嘴巴,並拉著他的手觸摸自己的五官和身體,透過不斷重複相關詞彙與動作,加強孩子對身體各部位與詞彙的連結,並促進認知發展,為日後自我認同發展打下基礎。
照顧&生活作息
隨著寶寶越來越大,哭聲特徵也越來越鮮明,爸媽可以依據不同哭聲回應孩子需求,常見狀況有以下5種:
1.肚子餓:嬰兒肚子餓時,聲音又短又急,並且有規律性,就像是在呼喊肚子餓。
2.吃太飽:吃太飽時,寶寶除了會把頭撇開,也會出現哭鬧、躁動不安、想嘔吐的動作。
3.想睡覺:想睡時會間歇性啼哭,雙手會想揉眼睛,抱著時頭部也會往媽媽懷中翻覆。
4.尿布濕:尿布濕的時候,尿便會刺激屁股,寶寶通常感到不適而哭鬧,而爸媽也會聞到臭臭的味道,這時幫孩子清潔完屁屁後就會停止哭泣了。
5.生病:當孩子生病時通常會哭鬧不已,且怎麼哄都沒有用,這時就要檢查寶寶是不是哪裡不舒服,必要時需就醫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