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產方式的選擇-自然產
生產方式的選擇--自然產
母胎正常的情況下,多數孕媽咪可以自然生產,其優點有產後恢復快、能儘早下床活動等。產前難免緊張,先做好預習,可以讓孕媽咪更有信心迎向生產。
產程三階段
談到自然產,就要先認識生產過程,產程可分成以下三個階段:
第一產程
分為潛伏期及活動期
從子宮收縮開始,隨著收縮強度及頻率增加,子宮頸漸漸張開至完全擴張。
潛伏期
從規則子宮收縮開始進入潛伏期,住院後會進行以下評估:基本的身體檢查、子宮收縮的頻率、時間和強度、胎頭下降和胎兒先露部位,並確認孕媽咪的生產計畫。
活動期
主要特徵是子宮收縮強度變強,頻率變密,持續時間也較久,每位孕媽咪所要經歷的時間不太相同,第一胎跟第二胎的產程也不同,通常胎次越高,產程越快。
第二產程
子宮頸完全擴張,至胎兒娩出
可能持續幾分鐘到幾小時,藉由子宮規律收縮,幫助胎兒娩出。如果產程延長,胎兒無法順利娩出,或是發生胎心音變化,須立即娩出。
第三產程
胎兒娩出至胎盤娩出
從寶寶分娩出來後到胎盤完整娩出的時期,一般約幾分鐘到幾十分鐘,醫師或助產師隨後可能會進行會陰部傷口的縫合,以及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及產後出血。
自然產小學堂
Q1生產時我該如何用對力?
在母嬰正常情況下,當子宮頸全開後會迫切想用力,請順著「自己的感覺」用力,可以發出聲音,自然用力與閉聲門用力皆可,選擇自己想要及有效的方式用力。
Q2一定要灌腸、剃毛、剪會陰嗎?
目前各醫療院所都有提供生產計畫書的範本(參考孕媽咪健康手冊第27頁),裡頭清楚寫上待產時可能遇上的前置作業,包含是否灌腸、會陰部剃毛、禁食、人工破水等,建議產檢時與生產醫師或助產師充分討論,如過程中遇上非預期情況,建議仍以醫師或助產師的專業判斷處置,協助您擁有安全的生產經驗。
Q3哪些情況需要器械的介入?(如:真空吸引、產鉗)
當產程進展不如預期,導致第二產程過久,胎頭無法順利下降,產婦過於疲憊,或是出現胎兒窘迫等情況,便會考慮使用真空吸引、產鉗等輔助陰道生產。
Q4我會不會吃全餐?
本來預計自然產,在產程中可能因為產程延長、胎兒窘迫等因素,考量母體與胎兒的健康,最後不得不改以剖腹產方式生產,就是大家常說的「吃全餐」。要避免「吃全餐」的情況發生,規律產檢、適度運動、對生產有充分的認知與信心,都是關鍵要素。